豬的行為特性
發布時間:
2022-09-02
- 豬群之間靠拱、推、咬和聽進行信息的傳遞。 仔豬初生后,外界的環境持續不斷地對它進行作用。仔豬通過看、 聽、聞、嘗、啃、咬、拱和感觸進行探究,向大豬學習。豬這種極強的效仿能力稱為豬的模仿性。
- 豬舍的面積足夠大時,豬只能夠明顯地劃分出幾個不同的地帶,分別是吃域、睡域和排域,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豬的“三點 定位”。
豬的排泄有一定的時間和地點,一般是在采食后或飲水后 或起臥時豬進行排泄。豬喜歡在陰暗、潮濕的角落里進行排泄過程,地點一旦固定很少改變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豬通常會保持躺臥地域的清潔和干燥,不會在自己吃、睡的地方排泄,這就是它好清潔的表現。
為此,在安排生產時,一定要注意豬的密度, 保證每一頭豬的合理占地面積。(三) 豬具有拱地性,這和豬的采食行為有關。豬在覓食時,首先是用吻突來拱掘,然后才是啃咬和咀嚼。豬的這種行為有利于豬的放牧 和自行采食一些必要的礦物質。在放牧飼養時豬可以通過拱地來采食地下的食物。
當日糧中缺乏某些礦物質營養元素時,豬可以通過拱地來獲得。豬的拱地性可能會給豬舍建筑帶來一定的破壞,也容易使豬從土壤中感染寄生蟲病或其他疾病,這就要求我們的豬舍建筑更加堅固耐用。飼喂豬的日糧配比應達到全價營養平衡的要求。
(四) 擇食特性,豬的采食行為與豬的生長速度及個體健康密切相關。
豬只除睡眠以外,大部分時間用來采食。豬的采食行為受丘腦下部食物中樞的 控制,位于丘腦下部外側的部位稱為攝食中樞,位于丘腦下部內側的部位稱為飽中樞和飲水中樞。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著豬的食欲、飲水和其他一系列的消化活動。攝食中樞興奮,則豬的食欲旺盛,采食量增加,消化器官的活動功能也相應地增強,飽中樞興奮,則豬的食欲下降甚至廢絕。
一般豬在白天的采食行為為6?8 次,高于夜間1?2次的水平,其采食量和采食頻率隨體重的上升而增加。豬的采食具有選擇性,豬喜歡吃甜食,喜歡吃蔗糖、低濃度的糖精等。在顆粒飼料與粉料之間,豬往往選擇顆粒飼料;在干料與濕料之間,豬常常偏愛濕料。
豬還有自己平衡日糧的“營養智慧”。飲水中樞的興奮可以使得豬體內血液成分發生改變,引起渴覺 和飲水行為。豬的飲水量很大,常常是采食和飲水同步或交叉進行,飲水量約為干飼料的兩倍。在不同的季節、不同的年齡、不同的生理階段、不同的日糧組成、不同的外界溫度下豬的飲水量不同。
(五) 體溫調節特性和其他動物相比,豬的體溫調節功能較差。當豬遇到寒冷時, 會改變自身的姿勢來減少體溫的散發,如團身、四肢縮在體軀之下等。豬還會擠作一團相互取暖,通過打寒戰來增加產熱。此外,低溫時豬可以通過減少活動和行動遲緩等來減少熱的損失。
高溫時,豬的呼吸頻率和直腸的溫度增高。這時,豬喜歡在泥水中(有時是在自己的糞尿中)打滾,并轉動體軀來散熱。 為了散熱,豬常用鼻端拱地,使得自身能夠躺在涼爽的下層泥土 中。在高溫情況下,豬盡量地伸展自己的體軀,盡可能地增大體表面積。在睡眠時,豬的鼻子總是朝向來風的方向,以增大熱的散發。
(六) 母性特性豬的母性行為是對后代生存和成長有利的本能反應,它包括產 前的做窩、分娩、哺乳、對仔豬的保護等。
一般母豬在產前1?2天就會銜草做窩或將泥土堆成一堆。在 分娩時母豬多半是躺臥在地,分娩的中間,母豬不去咬斷臍帶,也 不舔仔豬。分娩中間若遇到干擾,母豬則站在仔豬中間,口中發出 “呼呼”的聲音。分娩的過程有1?4小時。分娩結束后,母豬產下 胎盤,若不及時取走,則往往讓母豬吃掉。
母豬在分娩過程中乳頭 已經飽滿,產后母豬會自動讓仔豬吃乳。母豬在產后最初30?40 分鐘哺乳一次,以后隨著仔豬的年齡不斷加大,哺乳次數不斷 減少
下一頁
相關新聞